北京话:局气(jú qi):亦作(局器)
形容为人仗义、豪爽大方,按规矩混江湖,既不怕自己吃亏,也绝不欺负别人。
北京话:二刈(yǐ)子
二刈子:对有女性化倾向的男人的蔑称。
“二刈子”一词在《老炮儿》里,被六爷用来形容自己的儿子小波儿,是句玩笑话儿,形容男孩没点阳刚之气。在戏里,老一代男人总觉得新一代男孩子扭扭捏捏,打扮得太柔美,于是说了这个词。
北京话:嗅蜜
嗅蜜就是泡妞的意思。这个词多形象,嗅,闻;蜜,甜女人。嗅蜜,就是把妹啊。
六爷发现儿子小波被扣了之后,跟闷三儿说,小波先是嗅了人家的蜜,又划了人家的车,这是自己家孩子不对。
北京话:敛吧敛吧
敛吧敛吧:有时也指收拾散乱的东西。如:把你床上堆的东西敛吧敛吧(或说敛敛),收拾干净。
六爷准备带着10万去见小飞,赎回自己的儿子波儿。钱不是现成的,要东拼西凑,敛吧敛吧才能搞定。敛吧敛吧的意思,就是拼拼凑凑,这里找一些,那里找一些。
北京话:夜么虎子
夜么虎子,口语里有时也发音作“燕么虎子”或“燕么虎儿”,指蝙蝠。燕么虎还有一种用法,即吃了非常咸的东西后会变成燕么虎。造句:这菜太咸了,把我齁(注:读hōu)成燕么虎儿了。
胡同里,六爷给二爷点烟,二爷抱怨胡同里住进来的年轻人夜夜笙歌,各个都是夜么虎子,胡同的清净一去不复。夜么虎子,就是北京话里蝙蝠的俗称,二爷是在形容这些小年轻都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。
北京话:炸猫
炸猫,口语里需加儿化音。有时也说作炸翅儿,指鸟类被激怒后的样子。
这个词很有意思,在北京话里形容一个人出离愤怒的时候,就会说“炸猫”。词汇的原意是,像猫这样可爱的小动物,有时受到惊吓会忽然一下毛炸开来,“炸猫”就形容人脾气急,忽然就愤怒了的样子。
北京话:号儿里
就是监狱里、拘留所里的意思。
《老炮儿》里六爷就要从号儿里把闷三儿捞出来。说到这个词,老炮儿原意也是指常常进出拘留所、派出所的人,因为曾经的日本陆军监狱、后来的北京市公安局就在炮局胡同里,渐渐地,大家把常常在此处进出的人,叫做老炮儿。
北京话:吃馅儿
吃馅儿的意思就是吃饺子。
六爷帮着灯罩儿,在自家的院子里重新搭一个煎饼车,隔壁的大婶儿问六爷借两根葱,六爷说,怎么着,今儿吃馅儿啊。
北京话:两把刷子
形容一个人有“两把刷子”,就是说这个人有点本事,有些能力。
这个词是词语衍变的结果。过去有文化的人常用毛笔,因为文采奕奕出人头地之后,大家就会称赞这个人“有两把刷子”。
北京话:瞅不冷子
瞅不冷子就是突然、猝不及防、完全超出意料之外的意思。
六爷在《老炮儿》里形容事发突然时用到。
其实方言也是一种文化,希望所有的方言都能一辈辈的传承下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