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次,大理国与宋朝之间存在着互利互惠的友好关系。自北宋灭亡后蜀政权以来,大理国与宋朝便维持着良好的关系,类似于半个盟友、半个宗藩。宋朝急需战马等物资,而大理国盛产云南马、铜铁等资源,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宋朝,为宋朝的军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。对宋朝而言,攻打这样一个“兄弟之邦”,实在有违道义。要知道,宋朝统治者,骨子里还是非常看重“脸面”的。
更为关键的是,到了南宋时期,大理国甚至成为了宋朝抵御蒙元的屏障。在襄樊、两淮一线屡屡受挫后,蒙元改变策略,不再与宋朝正面交锋,转而从西南方向迂回包抄。他们招抚吐蕃各部,大举进攻大理国。此时的大理国,更像是明朝时期的李氏朝鲜、安南国,充当着宋朝的战略缓冲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宋朝自然更不可能对大理国下手。
当然,大理国自身也不是一块“软柿子”。虽然人口、兵力不多,但大理地形复杂,山峦叠嶂,非常适合游击战和山地战。当年,强盛的大唐王朝在征伐南诏(大理国的前身)时,就曾吃过不少苦头。即便是强大的蒙元,在征服大理的过程中,也遇到了顽强抵抗,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因此,进攻大理国,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,评估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,才能获得多少利益。
蒙元进攻大理国,更多是出于战略包围南宋的需要,属于必须之举。而对于宋朝而言,进攻大理国的战略意义并不大,与其投入大量兵力物力,不如维持现状,保持友好关系。事实上,元朝建立后,对大理的统治也采取了一种半羁縻的状态。
综上所述,宋朝没有必要,也没有足够的精力,去进攻和征服大理国。这既不符合宋朝的实际利益,也不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便到了明朝建立初期,情况也与宋朝时期颇为相似。1368年,明朝建立,但初期主要精力都放在与北元政权的作战上,如同当年的北宋与辽国。当然,明朝的军事实力更为强大,多次对北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北伐,取得了定西大捷、捕鱼儿海大捷等辉煌胜利,彻底瓦解了北元政权的基础。
直到1381年,明朝才腾出手来平定云南。当时,云南各地基本上处于元朝梁王匝剌瓦尔密的统治之下。考虑到云南地形复杂,加上明朝初期的作战重点在北方,明朝对云南梁王的控制局面采取了隐忍态度,直到明朝建立的第13年后才有所行动。
1381年,明朝派遣傅友德、蓝玉、沐英等名将,率领24万大军进攻云南,最终平定了云南各地。此次出兵堪称主力尽出、名将云集,足可见平定云南的难度。
由此可见,在宋朝统治时期,面临着辽国、西夏国、金国、蒙元等政权的威胁,宋朝根本无力抽出精力、兵力去征服大理国。维持与大理国的友好关系,才是符合宋朝利益的选择。
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,总是充满了令人叹惋的情节。近日,重读先生的著作,书中人物的命运,总让人感到意难平。后续,笔者还将继续以武侠为引,结合历史,与大家一同探讨更多的故事。
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